李家超在活動上致辭時指出,這些企業將在香港投資超過300億港元,創造約一萬個科研和管理職位。他強調,在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是中國大陸與海外企業之間非常活躍的橋樑,港府會積極促進企業拓展業務。從土地到員工簽證申請和子女教育,引進辦會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滿足企業的需求。

來自美國的聖諾醫藥計劃在香港聘請150人,集團首席財務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永基說,目前已在科學園設科研中心,預計投資3000萬美元(約4110萬新元)至4000萬美元,另正與港府洽商在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生產基地,投資40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預料在2025年落成。

這20家重點企業中,僅四家來自海外,其中一家來自英國、三家美國,其餘均來自中國大陸,包括華為、美團、聯想、京東等。引進辦說,這批公司大部分會在香港設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

香港《經濟日報》星期四披露,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據悉,A股市值近萬億元人民幣的寧德時代及汽車智能芯片企業地平線,皆有意赴港落戶,但都不在這次首批公布之列。消息人士認為,這些企業都對港有興趣,“好消息相信陸續有來”。

港府為“搶企業”而在去年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簡稱引進辦),至今已吸引約30家國際大型企業落戶香港,未來數年將在香港投資逾300億港元(約52億新元)。不過,有受訪學者認為,外企是否已恢復赴港投資仍待觀察。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fp-ad-imu1’); });

中國大陸聯想集團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總裁黃建恆說,考慮到香港以廣東話為母語,計劃在港成立集團的首個專項創科中心,研發粵語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集團也會在香港投資初創企業,並與大專院校合作培訓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香港這次引進的國際大型企業,約八成來自中國大陸,反映歐美資本對香港的投資前景仍存疑。香港是否已恢復昔日“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仍要拭目以待。

《香港國安法》三年前實施后,不少歐美企業先後撤離香港。有鑒於此,香港特首李家超去年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引進辦,由財政司司長領導,專責從世界各地吸引具代表性和高潛力的企業赴港。

近年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外國跨國公司數量一直下降。港府這次引進約30家重點企業,引起媒體熱議。

不過,《明報》星期四(5日)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20家企業中有四家來自美國和英國,包括英國的阿斯利康,美國的聖諾醫藥、EDIRNA及RNAimmune,全屬生物科技公司。文章認為,美國國內的對華“鷹派”正推動美國政府將制裁範圍擴大至生物科技,一旦成功,會對香港發展生物科技帶來何種影響,現在仍難以定論。

引進辦周三(10月4日)宣布,至今有約30家企業計劃到香港發展或擴展業務。引進辦同天舉辦“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與首批20家在香港落戶或擴充業務的重點企業舉行簽字儀式。

李兆波說,據他了解,近年很多外企已離開香港,一些本來做外企生意的律師行也要縮減規模。他認為港府應該把政治氛圍放鬆一些,2019年反修例事件的相關案件也要早點了結,好讓香港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