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微軟后,小冰的生存法則

在微軟四十五年的發展史上,僅發生過兩次分拆獨立事件。

第一次發生於1999年,由兩位微軟前高管創辦的在線旅遊產品預訂網站Expedia被分拆,隨後在納斯達克上市。

時隔二十年,第二筆分拆發生在中國市場。今年7月13日,微軟宣布將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由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為董事長,原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李笛為CEO。

“(分拆)這個事情非常難。”談及分拆事由,李笛告訴36氪,“這是兩邊湊到一起的結果。既要自上而下有這個意願,也要自下而上有這個動力,所以非常罕見。”

對於小冰來說,過去六年,微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但長久的發展需要更靈活的運營手段與完整的團隊機制,這就需要團隊獨立作戰;而之於微軟,獨立的小冰可以謀求更多資本支持,微軟作為股東,也能與小冰共享業務做大后的成果。

在談到小冰分拆后與微軟的合作關係,沈向洋對36氪說:“小冰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我們當然有自己的權力選擇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和微軟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短期之內是不可能有任何的改變。”

獨立后,小冰在融資、商業化、團隊建設上的速度明顯加快。11月下旬,小冰公司董事長沈向洋表示,小冰公司已完成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北極光創投與網易集團。同時,小冰宣布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推出“AI+雲計算”解決方案,同時確立了三個主要行業:金融、汽車、內容生產。

12月10日,帶着獨立后的“小冰”,李笛登上36氪2020 WISE新經濟之王的舞台:“很遺憾,今天我不想介紹小冰,而是讓通過小冰,來介紹我們對人類與AI之間關係的反思。”

在小冰的迭代史上,關於小冰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少女小冰,這個形象穿着學生制服,頭上戴着粉紅色的發卡;另一個則是小冰框架。這個框架可以長出各種各樣的角色,不用受限於具體的名字形象,但後端的語言、聲音、情感等AI處理能力,皆由小冰框架來提供。

在李笛看來,真正的小冰概念是“小冰框架”,而“少女小冰”只微軟小冰時期用來迭代數據的第一個原型產品,“小冰只有她自己,但我們想要整片森林。”

從2014年第一代小冰問世,這個孵化於微軟的“AI少女”已經有了八個版本的迭代。其中至關重要的迭代發生在2018年,當時革新的第六代小冰為其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升級,正式推出以小冰框架能力為底層的全新AI戰略。

小冰框架的誕生,也讓小冰與時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有諸多差異。

與百度、商湯、曠視等AI公司的主線業務不同,小冰在產品形態上沒有與諸如智能音箱、攝像頭、汽車等硬件綁定,而是強調其作為底層框架,能為用戶提供跨平台的AI能力支持。

由於不受硬件形態的限制,小冰也得以實現跨平台的能力展現,在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QQ 群,以及華為、OPPO、vivo、小米等軟硬件終端內,小冰都以各種形象出現在其應用生態中與用戶互動。

李笛對36氪闡述了他的思考,他認為眼下人工智能產品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叫人工智能技術,比如賣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公司,這一類更多是研究機構。

第二類是行業里經常說的人工智能產品,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門禁。

第三類是李笛所謂認為的真正的人工智能產品,是指人工智能是主體的產品。其中,人工智能真的在生產,能負擔關鍵崗位,而不僅是用技術去支持另外一個產品。

“計算機視覺技術加進來的門禁,還是一個門禁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AI應用到門禁前,還有用指紋、密碼的,用AI可能更方便,但沒有改變產品定位,還是一個門禁。”李笛對36氪表示。“人工智不能跟硬件變成綁定關係。硬件是載體,它不是人工智能,(兩者)不能這麼捆。”

那麼,小冰是如何讓人工智能作為主體發揮生產力的?

拿小冰和萬得資訊的合作為例,萬得需要覆蓋26類企業上市公告,最多的時候,每天早上十點會有100家企業同時發布公告,如果需要人類完成公告摘要的提煉發布,就需要一個巨大的團隊,而小冰就可以直接替代這部分工作,通過AI實現上市公司公告自動化生成。

這就是李笛所說的小冰對關鍵崗位的效率提升。“如果沒有小冰這個技術,就不能實現這個效果。”李笛說到。

在接受36氪的專訪中,李笛還具體分享了他對小冰獨立、商業化競爭、與AI發展路徑的思考,以下為專訪實錄:

談分拆:“兩邊湊到一起的結果”

36氪:分拆小冰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決定,還是小冰自下而上的訴求?

李笛:這件事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做不了。

第一,分拆對於微軟來講非常罕見,微軟歷史上40多年就發生過兩次,小冰是第二次,上一次是Expedia,分拆之後去上市了。

微軟分拆很少是因為,像國內很多公司做資本運作,分拆是為了收回成本,但微軟不是,微軟現在還是小冰的股東。

小冰分拆不是為了賣掉,如果小冰沒有自下而上的創新,沒有很強的未來的發展規劃,分拆出來也沒用,為什麼說(分拆)難,這是兩邊湊到一起的結果。既要自上而下有這個意願,也要自下而上有這個動力,所以非常罕見。

36氪:您覺得小冰做好拆分獨立的準備了嗎?

李笛:如果今天反推,從結果來看,如果我們不是在微軟這幾年,那小冰fundamental(基礎)基礎框架也不可能打得這麼紮實。今天面向To B、To C或者vertical(垂直)平台我都能做,如果前六年不在微軟,我不知道今天還能不能這樣。

而當框架完備后,就會遇到一個問題,我技術紮實了,又做了一年商業化,發現各方面確實是OK了,這就像孩子已經成年,可平時家長還是管着,晚上晚睡一會都不行,這時候搬出去才是更正確的決定。

36氪:現在小冰商業化的效率有什麼變化嗎?您自己工作的重心有轉移嗎?

李笛:我的工作重心倒沒有變化,但團隊變得比原來更完整。

小冰過去是個特區。微軟從第一天起,小冰就有獨立的產品發布(GTM)能力,我們可以make the call,就是決定這個產品要不要更新與上線,我們還有市場團隊,可以自己發布announcement,微軟全球範圍除了小冰都沒有這個能力。

現在商業化的效率明顯快了,小冰以前在微軟的時候是沒有銷售團隊的,所以很多項目和訂單不可規模化,現在有獨立的銷售和HR團隊了。

如果回頭去看小冰,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微軟為什麼要做小冰,為什麼要給這麼多例外,就是為了本地創新。

談AI:人工智能不應該被限制在硬件里

36氪:您怎麼看待現在人工智能與音箱的關係?

李笛:人工智能有三類,第一類叫人工智能技術,比如我今天是一個賣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公司,在這個垂直領域做得特別深入,其實也能活得不錯,但會活得比較苦,因為你不制定規則,你只是提供技術,這一類更多是研究機構。

第二類是行業里經常說的人工智能產品,智能音箱、智能門禁都算,我個人認為是這樣,計算機視覺技術加進來的門禁,還是一個門禁產品,它只是一個有人工智能的門禁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門禁以前,還有用指紋、密碼的,用人工智能可能更方便,但是沒有改變產品定位,他還是一個門禁。

智能音箱也是,它的確讓開燈關燈方便多了,因為我不用走過去,但像剛才說的,智能音箱如果只是一個更方便的搖控器,就沒有改變產品定位。

因此,我認為真正的人工智能產品,是指人工智能是主體的產品。就是說,你真的把人工智能當作主體去交互,人工智能真的在生產,能負擔關鍵崗位,而不僅是用技術去支持另外一個產品。很遺憾今天的智能音箱就是這樣。

國外的場景已經在改變。像Alexa,它正在找很多科研機構,出一個獎項,誰能讓Alexa跟人持續交流30分鐘,就給他這筆獎金,他們在追求這件事情。

我們現在嘗試讓小冰成為一個生態環境的核心,而不是糾結限制在一個產品形態上,比如說音箱,這是我的觀念。

36氪:可如果沒有產品形態,很難讓外界感知到小冰。

李笛:你說得沒錯,但產品也有換機周期,89塊錢買一個音箱,你買得容易,因為它補貼,但是你買得容易,扔得也容易,換機周期就很短。那怎麼用出貨量來取代市場佔有率呢?你只能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這個生態環境確實建起來不容易,因為是個新東西,但你不能因為不容易,我就用一個具體的物理形態去完成,這是不夠的。

36氪:我聽下來,你理想中的小冰類似於個人助手?她能跨平台且無處不在。

李笛:這是個好問題,說起來其實助手這種概念是不存在的。

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今天你在開車,我坐在你的副駕駛上,你說天有點熱,我伸手給你把空調打開,這時候我的功能是汽車的智能助理,但你把我當成助理嗎?不是。你跟我之間有一個比助理,更底層的一個關係,是“我是你朋友”,這才是合理的。

我是你朋友這件事情不是由我干這件事情決定的,天黑了,你說天有點黑,我把燈打開,我這時候是個智能音箱裏面的助理,你這時候是把我當音箱嗎?不是,所以人和人工智能之間的關係是合理的,這個是創造AI beings核心,干什麼工作取決於當時在干什麼,在什麼場合,這些能力本身都是有很多的,所以助理只是這個工作之一。

36氪:你希望小冰更直接的接觸用戶,還是她作為後端的能力提供者?

李笛:小冰的概念有兩個,一個叫18歲少女小冰。這個少女小冰不可能跟所有人成為好朋友。就算她跟所有人成為好朋友,她也只有她自己

我們要的是什麼?整片森林。所以真正的小冰概念是小冰框架。這個框架可以長出各種各樣的(角色),少女小冰是我們用來迭代數據的第一個原型產品。

36氪:OPPO、vivo、小米小愛後面都有小冰,但手機廠商也都在自己做,怎麼看待這種競合關係?跟蘋果有Siri有什麼不同?

李笛:目前為止,這些基於小冰框架的第三方應用都是是跨平台的,小冰從來沒有一個AIinstance是專屬於這個平台的,一定都是跨的。

他是跟人走的,比如用小冰做了一個虛擬男朋友,這個虛擬男朋友今天在華為手機是他,明天到小米手機也是他,有一天你到汽車裡也是他,他一定要跨平台。無處不在才是人工智能的特點。

36氪:但這些廠商沒有對我們提出什麼限制嗎?比如告訴你,你不能做手機,或者你不能做硬件。

李笛:也沒有。我們在小米生態裏面甚至可以硬切換,問用戶是想選小愛同學,還是選小冰。你是覺得難以理解?

36氪:我無法理解說,比如天貓音箱上,我還要選是用天貓精靈還是小冰,這個可能就。比如說我們自己真的做了音響業務的話,或者說我們自己真做了一塊硬件的話,是不是就會比較難?

李笛:如果我真做一個音響,首先第一我今天認為我不應該去做這個音響。但是今天就算我真做音響了,你要相信我,第一件事兒,我會傾向於,我這個音響,我像小愛同學、OPP、VIVO、Breeno,華為的小藝,QQ其他的,BabyQ什麼的,你都可以進來,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人工智能不能跟硬件變成一個綁定關係。硬件是所謂的一個載體,它不是人工智能,不能這麼捆。

36氪:你們的確是一個特例了。

李笛:我們就是一個特例。

【本文作者蘇建勛,由合作夥伴36氪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汽機車借款免留車,借款不求人!

※分期車能借貸嗎?別擔心!有車就可借!24小時當鋪,快速過件立即放款!

未上市股票查詢機構有哪些呢?

※想知道上市、上櫃、興櫃、未上市、全額交割,這五種股票有什麼不同嗎?

※短期借貸,台北借錢借款平台,是幫救急最佳平台

屏東支票貼現常見五大問題!

※急用缺資金!屏東借錢當舖助你渡難關!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