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移動支付市場供需結構分析

近年來,在信息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推動下,移動支付迅猛發展,在改變傳統生產及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建立起了居民智能生活圈,尤其是能夠促進解決金融服務資源有限且分佈不均的問題,有利於消除發展鴻溝,抹平地區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農村移動支付服務在供給結構、經營理念、服務水平等方面仍不能完全滿足農村居民需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李克強總理指出,“移動支付的絕大多數受益者是小企業和個人,這也有利於普惠金融的發展,有利於平等。”從供需角度分析農村移動支付結構特徵,並提出農村移動支付供給側改革的相關建議有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

鄉村振興催生農村移動支付新需求

(一)農業產業升級促使移動支付需求日趨多元。在國家大力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農村產業已從初級農業種養,催生和拓展到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業電商、鄉村旅遊等多種新農業模式,農產品產銷銜接機制進一步完善。而移動支付利用自身平台整合優勢,構建支付、金融、電商的連接橋樑,參與到農業產業升級全過程。農村居民的支付需求也由單一的存、取、匯向轉賬結算、信用支付、資金歸集,小額信貸等多元化需求轉變,農村居民對移動支付需求日益強烈。2018年,銀行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農村地區电子商務提供收款10.27億筆、金額8409.74億元,同比增長39.35%、14.66%。

(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推動支付服務需求升級。在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動下,近年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快速增長,消費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同比增長8.8%,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增長10.7%。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正由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向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娛樂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升級,並且伴隨电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型服務業態下沉鄉村,農村居民的消費方式也由傳統消費逐步向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方式轉變。隨之而來的是農村居民對支付方式的靈活性、便利性要求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對移動支付的需求也不斷加大。

(三)城鄉融合發展深化落實促進城鄉移動支付服務需求均等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一方面,農村勞動人口在城鄉之間流動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共有2.88億農村居民外出務工,同比增長了0.6個百分點。外出務工人員在城市中已經體會到移動支付的便捷與高效,逐步習慣以移動支付為渠道向家裡匯款,增加了家鄉親屬對移動支付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地加大力度引導人才向農村流動,而這些深入體驗城市支付文化的“新农民”也會將移動支付新模式、新方法、新需求帶到鄉村,進一步增強移動支付在農村的使用。

農村移動支付服務難以滿足支付需求

(一)農村移動支付服務供給結構尚不均衡。從地域供給結構來看,資源容易集中於經濟相對發達區域,而經濟發展較弱、支付服務投入產出矛盾較為突出的農村區域移動支付服務供給水平較低。從產品供給結構來看,一是農業產業場景建設需要完善,以往對於農村的單點式、分散式的移動支付服務模式,已不能充分適應農村鏈條化產業經濟發展趨勢,場景差異化細節設計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場景與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結合不夠緊密,醫療健康、生活繳費、日常消費等重點場景尚未向農村市場下沉,不能滿足農村居民支付需求。三是移動支付客戶端軟件功能及設計針對性差,大多存在“城市化”痕迹,操作較為複雜,客戶體驗亟待改善。

(二)農村移動支付服務供給合作機制仍需完善。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市場參與主體眾多且業務邊界尚未明確,銀聯、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以及移動運營商等市場參與主體資源稟賦、利益訴求、思維模式存在不同,均希望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搶佔產業鏈的主導位置,難以形成有效的合作供給機制。導致行業內優勢資源無法整合優化,使得農村移動支付市場出現了基礎設施重複建設、業務流程同質單一、技術實現千差萬別、應用領域相互獨立等一系列問題,在增加農村移動支付市場拓展的社會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村居民的使用成本,制約農村市場移動支付供給。

(三)農村移動支付服務供給安全性有待提升。由於移動支付業務在開放環境中進行,場景與支付的深度融合使得移動支付關聯平台和應用日益多樣和複雜,移動支付所面臨的安全問題出現在各個方面。具體來看,既有因手機病毒或軟件漏洞導致的用戶信息盜用、篡改等支付前端安全問題,也有因使用門檻過低導致的洗錢、電信詐騙等支付過程安全問題,還有因供給主體系統不完善導致的信息泄露等支付後端安全問題。並且相較於城市,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更為薄弱,使用者防風險能力較低且風險承受能力更差,農村移動支付供給主體安全管理能力亟需增強。

農村移動支付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以移動支付便民示範工程為抓手構建一個機制。移動支付便民示範工程是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移動支付供給側改革、促進支付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於化解當前農村移動支付市場中存在的供給結構不均衡、合作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不充分等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深化農村移動支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移動便民示範工程為重要抓手,圍繞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宗旨構建農村市場長效發展運營機制,持續完善農村地區支付受理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金融支付基礎設施升級,積極開展農村支付產品創新,推動農村支付服務日臻完善。

(二)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完善兩個體系。一是完善農村移動支付可持續發展合作體系。在新技術與新規則的衝擊與引領下,移動支付領域的“閉門造車”和“單打獨斗”難以持續。農村移動支付供給必須突出開放、融合、共享的核心,本着合作共贏的理念,構建一個以銀聯組織協調為基礎,支付機構和銀行緊密合作為支撐、移動運營商為重要補充的可持續發展合作體系。從場景建設、功能開發、用戶推廣等方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深入推動以“雲閃付”APP為核心,符合統一標準的各類型移動支付產品協同發展。二是完善農村移動支付風險防控體系。農村移動支付應依託於移動互聯網絡、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不斷強化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效率與安全有機統一。為此,首先要不斷強化安全防護措施,綜合採用動態口令、生物識別等技術手段,建立健全數據庫、數據傳輸等技術保障;其次要完善信息科技風險管控體系,有效識別評估外部環境,及時檢測預警外部攻擊風險。同時要針對農村地區加大移動支付安全宣傳,提升宣傳覆蓋面和滲透率,持續增強農村居民現代金融意識和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三)以農村居民現實需求為導向強化四項供給。堅持以“三農”移動支付服務需求為導向,着力加強供給側改革,持續提升農村移動支付供需匹配度。一是完善基礎設施,豐富農業支付場景建設。以地方性、區域性特色為著眼點,建設適應農村實際的智慧田頭市場、農產品收購、智慧鄉村旅遊等多樣化農業特色場景。二是以惠農站及示範商圈為依託,滿足農村居民個性化支付需求。在有效供給農村居民辦理轉、取、匯等支付服務基礎上,積極開發助農款項、醫療健康、生活繳費、日常消費等便民支付場景。三是以支付為主,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向農村居民提供信貸、理財、保險等多樣化金融服務,彌補農村地區金融供給不足的短板。四是針對農村特色,設計移動支付軟件。依據農村居民使用習慣,簡化操作模塊,突出基礎支付使用功能,增加農村特色場景模塊,使移動支付軟件更貼近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傳統典當業轉型新契機,高雄當鋪不再走單一路線!

讓你借錢更容易,高雄當舖線上平臺,加line好友諮詢更快速!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