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罰吧!29家私募多少收益被“充公”?違規超配科創板這張集體罰單價值3.6億

摘要 【認罰吧!29家私募多少收益被”充公”?違規超配科創板這張集體罰單價值3.6億】私募違規申購科創板,7月23日迎來了集體處罰!今日,有私募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他們的手裡超配股份已經辦理了過戶手續,超配股份將按照申購價過戶給主承銷商,由主承銷商在二級市場賣出,超配股份的收益將全部捐贈給公益機構。(券商中國)

  私募違規申購科創板,7月23日迎來了集體處罰!

  今日,有私募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他們的手裡超配股份已經辦理了過戶手續,超配股份將按照申購價過戶給主承銷商,由主承銷商在二級市場賣出,超配股份的收益將全部捐贈給公益機構。

  據記者了解,在科創板22日開板前,私募手裡的超配股份就已經提前被凍結了。

  券商中國記者拿到的一份超資產規模申購數據显示,私募共超配了5863.53萬股。如果按照今天的收盤價來計算的話,浮盈合計超過3.6億元。其中,中國通號的浮盈達2.4億,這些浮盈在變現后將全部捐給公益機構。

  得益於首批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大漲,不少私募的科創板打新產品因此了大賺一筆,可謂風光無限,私募打新策略一下子變得火熱。

  不過,有私募認為,在市場化的詢價機制下,打新或並不意味着絕對收益,長期收益的關鍵還是在於選股。

  超配部分提前被凍結,已辦理過戶

  23日晚間,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公告稱,決定將違規超額申購的29家私募機構、涉及139隻產品列入限制名單。其中,超額申購最多的私募為林園投資,共有32隻產品;其次是九章資產,涉及21隻產品;迎水投資,涉及18隻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被協會公布處罰的同時,手裡的超配股份也全部被沒收。

  有私募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他們的手裡超配股份已經辦理了過戶手續,超配股份將按照申購價過戶給主承銷商,由主承銷商在二級市場賣出,超配股份的收益將全部捐贈給公益機構。

  “科創板開板前,我們手裡的超配股份就已經提前被凍結了。今天,手裡的超配股份辦理了過戶手續。從這次處罰中,我們吸取了教訓,以後會嚴格按照規則申購。”深圳一家被罰的私募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在上周,中證協就發函給券商,查私募打新超額配售的數據。最終,協會對比了各家私募的產品規模和申購數量,將超配的部分凍結。不得不說,此次監管的響應和動作極為迅速。

  超配股票浮盈3.6億元

  22日,科創板開市大漲,無論是股票漲幅還是換手率均超過市場預期,這也使得參与網下打新的機構收益頗豐。顯然,私募超配股份也出現較大的浮盈。

  券商中國記者拿到的一份超資產規模申購數據显示,25家科創板企業,除了安集科技外,24家均出現了私募基金超配現象,共超配了5863.53萬股。上述超配股份將按照申購價過戶給券商,過戶金額合計4.11億。

  其中,超配的股票數量最多的是中國通號,超過5500萬股。如果按照24日的收盤價來10.20元來計算,目前浮盈已超過2.4億元。再加上其他23家公司的超配部分,合計浮盈超過3.6億元,而這些浮盈變現后將全部捐給公益機構。

  記者從主承銷商處了解到,總體來看,因私募總體超額配售規模較小,甚至很多公司僅有幾百股,因此,這對市場帶來的拋壓會很小。

  半數私募和產品超額申購

  本次違規超額申購的共有29家私募機構、涉及139隻產品列入限制名單。

  根據已公布的網下配售結果,共有56家私募參与科創板的申購,涉及290隻左右的產品。即差不多一半的私募和產品進行了超額申購。

  為何會出現大規模的基金超額申購現象呢?根據科創板打新規則,C類投資者參与科創板網下打新的資金無需提前繳款、凍結,所以不少私募,為了獲得更多的配額、提高中籤率,申購金額大大超過自己實際資產規模。

  “只要你中籤以後,賬戶里有這麼多錢打款,就不容易被發現並處罰。”滬上一家大型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違規超額申購的私募都抱着這樣的心理。

  上述負責人稱,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保險資金不同,他們只要有收益,就有業績提成,所以有動力去做。

  “以林園投資為例,本輪科創板打新中,林園投資獲配的新股市值最高,為2.99億。如果違規部分沒有被凍結的話,22日當天的獲利就達到3億元。全賣出的話,按照20%來計提業績提成,就能拿到6000萬元了。”深圳一家私募說。

  行業人士稱,此次違規超額申購現象被監管快速處罰,為私募基金敲了警鐘。未來監管將會重點關注這塊的違規現象,甚至有專家建議採用實體資金認購,杜絕私募鑽空子。

  打新策略火爆,私募:不意味絕對收益

  得益於首批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大漲,不少私募的科創板打新產品因此了大賺一筆,可謂風光無限,私募打新策略一下子變得火熱,引發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據記者了解,不少私募近期大力推銷打新產品,由於首批科創板打新產品的超額業績突出,一些不夠6000萬規模的產品開始找資金合作發行,部分私募甚至借道公募打新。

  星石投資楊玲認為,過去由於新股發行有嚴格的23倍市盈率限制,打新被認為無風險收益。但是在市場化的詢價機制下,打新或並不意味着絕對收益。從2009年~2012年的經驗(本段時期A股通過市場化詢價)來看,上市首日有84%的公司即730多家公司收盤價高於發行價。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股價逐步回歸常態:上市5個交易日後,收盤價高於發行價的公司佔比下降到79%;10個交易日後下降到75%,3個月進一步回落到69%;1年以後,僅有54%公司股價仍高於發行價。這意味着當處市場化詢價狀況下,經過一年的市場交易,有近一半的公司破發。因此單純依靠打新並不意味着高收益,獲得長期收益的關鍵還是在於選股。

  相關報道>>>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142)

鄭重聲明:東方財富網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eastmoney.com/

【理財規劃相關精選資訊】

你懂理財嗎? 20歲起該懂的理財規劃個人財務規劃

多少錢才夠用?國人對退休規劃的三大迷思,專業理財規劃師財務顧問讓你完美享受退休生活!

做好財務規劃,善用理財方法,拒做守財奴!

看不懂公司稅務?報稅不求人,專業稅務諮詢財務顧問專家助您輕鬆搞定!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