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終會破裂 金融科技不是規避監管的手段

近兩年,隨着互聯網金融潛在風險的大規模積聚,行業泡沫不時“破裂”,網貸、現金貸等細分領域的玩家開始更多的換上“金融科技”外衣,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平台宣稱轉型“金融科技”公司,一時間“金融科技”成為企業競相追逐的新標籤。

在目前看來,“金融科技”一詞並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定位,使用門檻極低,這也就意味行業內會存在着某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濫竽充數。

金融科技不是網貸的“避風港”

自2014年京東金融提出“金融科技”開始,包括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越來越喜歡將金融科技掛在嘴邊,金融科技蔚然成風。

對於大平台來說定位“金融科技”或許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逼格”,而對於小平台來說可能性感的概念大於實質的應用,宣傳冊頁上的“硬科技”也僅僅只停留在宣傳層面,應用少之又少。

從網貸行業來看,2016年隨着網貸行業的不斷“爆雷”,不少網貸平台加入到了“金融科技”的大軍,平台們相信如果自己的風控技術能讓投資者信服那麼企業的品牌、用戶粘性、獲客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的提升。

例如,微貸網、積木盒子、PPmoney、洋錢罐等網貸行業相對較為頭部的平台紛紛推出科技賦能金融機構與同業中小平台。

其中,微貸網推出“智能決策森林”風控體系,基於該體系微貸網發布了一款名為“伯樂分”的數據產品。據介紹“伯樂分”是覆蓋貸前審批、貸中預警、貸后管理等環節的信貸業務全流程智能化解決方案。

洋錢罐方面則表示,一直致力於產品的開發和技術的創新,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真正有能力利用大數據並切實用之大幅提升風控決策水平的平台。據介紹,洋錢罐在徵信、風控等方面進行了布局,並研發構建了一套嚴格的風控體系。

在目前看來,不少宣稱深耕“金融科技”的企業有“自說自話”的嫌疑,其實際應用水平和“賦能”金融機構的能力鮮為人知。

億歐曾就平台如何運用“大數據風控體系”控制金融風險的問題採訪了某頭部平台分公司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從來不用大數據風控,貸前更多的仍然是依賴人的經驗判斷放款,貸后環節平台這邊主要靠人來催收”。

他舉例稱,“類似公務員這種身份的借款人算是優質借款人,他們幾乎在催收之前就能把錢還上,而且這些人比較好面子,即便到了催收的環節我們打個電話說不還錢就去單位鬧一下,他們也會儘快還錢。”

事實上,“金融科技”並不是網貸行業的避風港,只要平台沒有停止業務,那麼他的風險就不會消失,更不可能存在多家平台披露的“0逾期”現象。

從2018年6月開始的新一階段的網貸“爆雷潮”可以看到,包括唐小僧、投之家、投融家等都是以“金融科技”自居,但這也沒有改變其命運的走向。

金融科技也不是現金貸規避監管的手段

2017年年初開始,隨着各路玩家入場,現金貸的詬病凸顯,過度借貸、多頭借貸、不當催收、畸高利率、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十分突出。

2017年12月1日,互金專項整治辦、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隨着政策的不斷收緊,現金貸平台不得不進行轉型,“金融科技”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現金貸平台們轉型的抓手。賦能金融機構,幫助金融機構做獲客、做風控等被越來越多的現金貸平台所提及。目前,以掌眾金服、飛貸等為代表的企業已經成為現金貸轉型“金融科技”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

公開資料显示,掌眾金服與中關村銀行達成合作,致力於為雙方用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創新的金融服務。

飛貸方面則宣稱,某國有大行依託飛貸的科技技術,實現單月最高獲取新增客戶接近10萬人次,新增餘額近20億元。

在目前看來,金融科技企業賦能金融機構的路徑有兩條:

一個是在保證金融機構不良率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審批通過率,從而服務更多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人群;

二是在保證金融機構審批通過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不良率,提高風控水平。

事實上,除了一些真正能做到“賦能”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公司之外,行業內還存在着不少平台打着賦能金融機構旗號,實際上做的卻是在金融機構處獲取授信額度,平台自身做貸款業務。

雖然二者都是對用戶進行授信使銀行業金融機構能夠服務到此前服務不到的人群,但從業務層面上講卻存在着天壤之別。幫助金融機構做風控、獲客的平台從本質上確實是輸出“科技能力”給金融機構,而從金融機構處獲得授信的平台卻是自擔風險、自負盈虧。

除了網貸和現金貸轉型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不少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他們主要提供,導流助貸、精準獲客、貸前審核、貸中審查、貸后催收、反欺詐、智能營銷等服務。

有業內人士直言,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提供的信貸全流程服務並不實用。

他表示,“作為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難以積累信貸用戶的借貸閉環數據,而在沒有大量借貸閉環數據支撐的情況下風控、反欺詐等模型很難建立,即便建立了其精準程度也難說。”

因此,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類公司窮盡所能獲取數據成為“硬實力”體現。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網絡爬蟲、暗網數據交易、地下數據交易盜取等違規違法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金融科技企業已經超過15000家,他們主要以互聯網巨頭、網貸、現金貸以及第三方平台為主。

其中中國平安、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已經規模性的實現了賦能銀行業金融機構,而網貸、現金貸轉型的玩家所宣傳的“賦能”金融機構則過於縹緲,落地項目較少。同時,第三方平台由於數據支撐受限,其真實水平難以支撐業務發展。

金融科技從2014年提出至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們不能否認它給行業帶來“提質增效降成本”的變化,但金融是一個應該被高度敬畏的行業,平台一定要強調資金端的合規、風險端的可控、優質資產的稀缺及數據技術的重要性,而不是常將“金融科技”掛在嘴邊。

在目前看來,“金融科技”入場玩家良莠不齊始終是潛在的風險,在現金貸、P2P網貸先後洗牌后,未來“金融科技”也註定面臨大規模“變陣”。核心風控是“堅盾”而非“擋箭牌”,我們依然堅信金融科技是金融產業未來的主流方向。

泡沫終會破裂,明天依然可期。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其他文章推薦】

※籌不到創業資金怎麼辦?台中當舖借款幫你渡過難關!

※更多中山區汽車借款,大同區汽車借款合法借貸公司一覽表

※想知道更多高雄汽車借款免留車,不限車種、車齡皆可貸的公司都在哪嗎?

※免煩惱未上市股票行情查詢別人不知道的股市內幕公開!

台北汽車借款免留車服務,讓您的汽機車變為活用的週轉金!!

※老字號經營台北票貼,幫你渡過難關,資金一次到位!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