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引述分析師稱,黃金周期間,中國消費支出集中在出遊和用餐,居民減少了其他領域的支出。因此,電影票房增長放緩不一定構成經濟悲觀信號,但也要看到這樣的消費模式背後,中國消費復蘇的不確定性。

(北京綜合電)中國電影市場在黃金周期間意外降溫,凸顯消費復蘇前景並不樂觀。

票務平台貓眼娛樂的數據显示,今年國慶中秋的八天黃金周假期,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27億元(人民幣,下同,5.12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的45億元下降了39%,遠遜預期。

報道也指出,除了居民消費力,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也影響了電影票房收入。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fp-ad-imu1’); });

黃金周票房的意外放緩將影響全年業績。 今年1月至9月底的票房僅比2019年下降5%,但現在,據亞洲電影諮詢公司Artisan Gateway預測,今年全年數據將比2019年下降14.5%。

今年暑期,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6億元,總觀影人次超過5.04億,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最高票房和最高人次紀錄,成為消費的新亮點。

今年國慶檔共有12部影片上映,數量是2018年以來的國慶檔之最,且假期比往年黃金周長一天,業界原本期待國慶檔可延續暑期檔的熱度。

彭博社指出,暑期檔票房破紀錄后,緊接着黃金周假期的表現卻令人失望,凸顯消費前景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