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實控人等增持“縮水”忽悠了誰?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題:上市公司實控人等增持“縮水”忽悠了誰?

  新華社記者許晟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大股東、高管人員出手增持自家股票。這本是好事,但小部分實控人話說得漂亮,實際增持寥寥。

  專家認為,這種增持“大縮水”情況不排除有特殊原因,但必須講清楚理由,否則就有“忽悠式”增持的嫌疑。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份,共有63家上市公司披露實控人或控股股東、高管的增持計劃,與增持行動相關的公告更是多達342個。他們增持股份的原因比較一致,大多是覺得自家公司股價太低,看好企業未來發展。

  比如,同和葯業8月30日發布的增持計劃公告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公司價值的認可,通過增持,達到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和資本市場穩定的目的。

  “在股價偏低時,實控人、大股東等出手用真金白銀增持股份是好事情,透露的是管理者對公司發展的信心。”信誠資本基金經理楊仲華說。

  但如果只是把增持口號喊得高,披露的擬增持股票數額較大,而實際增持數額大幅縮水,試圖以增持計劃數額“迷惑”投資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華銘智能8月3日披露增持完成公告,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張亮2月至今增持2萬股,佔總股本0.01%。這個數額和2月初披露的擬增持不超總股本2%的數額相差巨大。

  還有星源材質。其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陳秀峰和陳良擬自今年2月份開始增持不高於公司總股本1%比例的股票。至8月8日披露完成增持公告,陳秀峰實際增持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5%;陳良未增持。

  雖然不排除資金面緊張等特殊情況,但“如果實際增持比擬增持的少太多,甚至沒增持的話,就有‘忽悠式’增持的嫌疑。”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監管層應加強問詢,搞清楚具體情況。

  上述兩家公司已經收到交易所發出的問詢函,並分別作了回復。

  華銘智能稱,增持較少的原因是資金受限,即,實控人受股票質押式回購新規影響,證券公司停止受理個人通過股票質押融資進行個人股票增持業務。

  星源材質則稱,公司股價自3月以來基本處於計劃增持價格範圍外,還考慮到定期報告、業績預告、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等敏感期不能增持,所以一共只增持了10萬股。

  加強監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應加強鑒別能力。“要研究清楚公司基本面,從基本面選擇有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而不是擅長忽悠的企業。”楊德龍說。

  對於一些習慣炒作的公司,投資者更應注意。“習慣開‘空頭支票’的實控人、大股東、高管人員,不尊重中小投資者的上市公司,實際上體現的是企業自身發展能力不足,這種公司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楊仲華說。

  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屬於廣告或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東方財經網的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其他文章推薦】

※什麼是刷卡換現金?手續費又該如何計算?

※公司車也能借嗎?辦理高雄汽車借款相關流程有哪些?

※貸款缺錢看這裡!屏東借錢,屏東借款,屏東支票貼現,屏東汽機車借款快速借貸平台!

台中房屋二胎借款,最常見的問題

屏東當鋪讓你對借貸徹底改觀!!

※借錢免保人,苓雅區當舖讓您安心借輕鬆還,支票變現金。

桃園票貼急用周轉,快速撥款

您可能也會喜歡…